English

巴黎会议

1999-12-03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20世纪很快就要过去了。不同的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向这一伟大的、动荡的、迅变的、使人眼花缭乱的世纪告别。在许多活动中,有一个会议一定会被科学史家笔之于书。

1998年5月27日至29日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和丹麦的尼尔斯·玻尔研究所(NBI)在巴黎联合主办了一个学术会议,题目叫做“尼尔斯·玻尔和物理学在20世纪中的进化”。他们请了十几位国际知名的学者到会演讲,其中以物理学家为主,也包括一两位生物学家和社会科学家,所选的讲题都是各人工作领域中的前沿问题,听讲者也以收到会议的邀请信者为限。

联合国的有关组织能够主办此种活动,充分证明了玻尔在20世纪科学家中的崇高地位。那么,照咱们这些习惯于搞“平衡”的人们想来,是不是也应该为爱因斯坦举行一个相应的会呢?我想那种可能性不大。为什么?因为玻尔和爱因斯坦虽然都对物理学的基础做出了极其深刻的变革,但是从其学术影响的广泛性来说,爱因斯坦却是远逊于玻尔的。这一点,有也是大物理学家的玻恩(MaxBorn)海森伯(WernerHeisenberg)的议论为证,在此不再多说。

德国著名物理学家夫兰克(JamesFranck)曾经评论说(大意),有人认为没有玻尔,人类也能摸清原子结构。这是错误的。没有玻尔,原子结构理论可能会推迟一两百年。事实上,没有原子结构理论,就很难想象原子核物理学会是什么样子,半导体物理学也不会像现在这种样子,收音机将停滞在电子管阶段,电视机也很难发展,电子计算机将十分庞大、笨重而昂贵,航天事业将很少可能,如此等等,那还成什么世界!

当年有一个爱起哄的美国记者,把研制原子弹的功和过都毫无根据地推到爱因斯坦头上。这种无稽之谈影响了许多爱凑热闹的、盲从的人,甚至中国有些“科学史工作者”也曾跟着嚷嚷。事实上,这种谣言一出现,就受到了爱因斯坦本人的否认,而且稍微合格的物理学家也不会相信,更不要说应该探索事物之来龙去脉的物理学史家了。当代理论物理学家派斯(AbrahamPais)评论那种谣言说,那就像认为字母的发明决定了《圣经》的写作一样。这话说得相当中肯而幽默。

有人认为,向青年人讲授原子理论不要从“最初的”玻尔理论开始,而应该一上来就告诉他们“最新的”知识。这话说来好听,其实是永远地、根本行不通的。玻尔理论并不是“最初的”原子结构理论,而只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。而且,什么是“最新知识”?“比较新的知识”是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处理,那是一大套高深的、抽象的、十分繁复的数学推理和数学计算(且不说它那艰深奇特的、众说纷纭的“哲学基础”)。这样的一种知识,没有一定基础的青少年学生能够接受吗?比如盖楼房,你让工人们不必盖第一层,而从例如第250层开始盖起,那能成吗?

事实上,自1913年问世以来,玻尔的原子理论至今并未完全过时。相反,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熟悉了“玻尔式的”原子结构图案。在许多情况下,人们用这种图案的各种样本作为全部科学(包括技术)的象征。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看到它。我们看电视,屏幕上中央电视台的标志就是这样的图案之一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